铜陵开放大学,各系部、处室、馆院、中心:
为助力“双高计划”建设,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提升服务地方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发展的能力,倡导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根据《小萝自愈扣出臼白沫教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现开展2023年校级科研项目申报,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项目类别和范围
2023年度校级科研项目拟从源头上加强和支持我校启动型、培育型科研工作,培育孵化具有良好发展苗头的特色优势科研项目,为申报高级别项目奠定良好的基础。项目分为两大类校级科研项目、校内培育科研项目库,优先资助符合“双高”建设要求的项目,也允许自主选题申报相应类型项目。
1.校级科研项目
分为校级科研创新团队项目和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重点/一般)。
(1)校级科研创新团队项目:研究周期原则上不超过3年,旨在分类培养和建设一批师德素质过硬、学术基础扎实、技术服务能力强、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科技群体。团队负责人原则上需符合以下条件之一:①应具有企业一年以上工作经历;②副高及以上职称;③博士学位;④中级职称并由两名相近专业的高级职称专家书面推荐。且在申请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凝聚力。鼓励吸纳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其他院校人员参与,团队校内成员不少于5人。以团队产出的横向技术服务、技术研发、工艺工法改进、调研报告(决策建议)、成果转移转化及社会效益以及实施过程中附加产生的科研项目立项、资金到账、科研成果获奖等作为团队申报、验收的主要依据。聚焦“双高计划”项目建设,通过扶持打造一批技术应用型、技术攻关型、创新研究型、智库咨询型等多种形式团队,未来有希望获批省厅科技创新团队。
(2)自然科学项目:研究周期原则上不超过2年,要立足铜陵,面向长三角,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服务,围绕产业转型需要,深化与本地企事业单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实践意义,突出新颖、先进和实用的研究课题。打通科研开发、技术创新、成果转移链条,鼓励参与企业技术合作研究,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促进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升级。
(3)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研究周期原则上不超过2年,聚焦铜陵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市委、市政府关注的重点理论与实践问题,围绕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安徽精神、发挥优势学科专业作用,注重吸收有关党委、政府部门和科研单位的意见,强化应用对策研究。
对“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专项项目申报,学院根据推荐情况,单独给予相应立项指标。选题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取向、研究导向,严格遵照党中央政策文件精神开展研究,结合自身研究基础和学术专长开展研究,切实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推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研究水平的提升。
2. 校内培育科研项目库
重点培育安徽省高校科研项目,为2024年度安徽省高校科研项目申报的打好基础,根据校内培育的进展情况,按照“择优选拔、成熟一个、推荐一个、培育一个”的原则,分期分批推荐,实行动态管理。纳入2024年度科研计划的申报指标,不再另外征集选题计划。
其他类型的入库培育项目原则上均能体现“双高”建设任务:如打造校级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中心)、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横向项目,专利成果产出等,入库项目应具有创新的学术思想、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及合理可行的研究计划方案,具有一定的人财物等基础、对接产业与专业(群)。
二、申报要求及注意事项
1.立项原则:围绕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新《职业教育法》精神,推进学校“双高计划”项目建设和创办职业本科的需要。鼓励教师根据研究需要,打破校企界限、学科界限,跨单位、学科、跨专业组队申报科技创新团队项目;鼓励从企业实际生产和管理中发掘研究项目申报校级科研项目。
2.在同一类别申报中,项目参与人最多只能同时参与两个项目(含本人申报的项目)的申请。
3.申报限额:
(1)校内培育科研项目库:项目入库后,将作为学院教职工申报各级纵向科研课题的重要参考,科研处将视申报要求从项目库中优先培育、优先推荐。重点培育2024年安徽省高校科研项目和其他类型的与“双高”建设任务相关的项目。各系部推荐不限额,申报人可申请多项。
(2)校级科研创新团队:团队必须具备相关前期研究基础,整体研究实力和学术(技术)水平较为突出,具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创新潜力明显。各系部原则上推荐1项。
(3)校级科研重点项目:每个系部限推荐2项。
(4)校级科研一般项目:原则上仅限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申报,每个系部限推荐1项。
4.经费资助:
(1)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资助经费:科技类5万元、社科类:2万元;主要用于团队培育、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所需的费用。主要包括:培养学术骨干,文献资料费,调研费,团队成员科研成果的出版费,承接企事业横向项目前期工作经费,邀请专家指导的咨询费、学术讲座费、评审费,团队组织主办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或参加学术会议(仅对会议交流发言资助)等所需的费用;建设经费据实报销,不得提取任何劳务报酬,要求建设期内在横向拓宽、纵向拓深、成果转移转化有效益等方面产出的标志性成果至少1项。在建设期内所完成的成果,均应以小萝自愈扣出臼白沫为第一完成单位,并标注“小萝自愈扣出臼白沫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项目资助”字样,未标注的成果,不作为验收考核的材料,不予经费资助。
(2)校级科研项目资助经费:自然重点项目不超过6000元/项资助、一般项目按不超过4000元/项资助,哲学社科重点不超过3500元/项资助、一般项目按不超过2500元/项资助。为了鼓励出高水平、标志性研究成果,对本次申报的项目若预期取得显著成果需要,预算资金在上述要求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加,但须专项报告且有明确合理理由,并经学院批准后进行追加经费资助。
(3)校内培育科研项目:培育期间不资助,培育成熟后作为取得高一级别项目的申报资格。
5.申报平台
本年度实行网上科研管理系统平台申报,并分类评审,网址为学院官网中智慧校园栏“数字化校园——融合门户中的科研系统”(项目申报系统流程操作说明详见附件1),操作帮助进群(QQ群:592937360)。
三、申报时间
科研管理系统平台申报截止时间为10月8日。各教学单位申报的项目由本单位分管科研工作的领导在网上推荐,院行政人员在专业所属系部申报,其他人员申报的项目直接由科研处工作人员网上审核,所有项目于10月10日前完成在线审核。同时向科研处提交一份由本系部负责人审核并签字盖章的纸质汇总表(附件2),电子版发工作邮箱:tlptjky@126.com。
四、项目立项
学校组织专家进行网上评审,评审结果报学校分管领导审核后并公示无异议后,下发正式文件确认立项名单,立项后的申请人根据文件和专家评审意见,向科研处提交2份纸质申请书(附件3-5),现场盖章后返还主持人1份。并由主持人上传学院科研管理系统平台。
联系人:俞老师 方老师
联系电话:5818125
具体附件见科研工作群
科研处
2023年9月22日